三年前的那个夏天,我终于收到那张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看到上面亲切又震撼的校名,我难掩激动的心情。其实,那时我并不清楚上面写的“大气科学”于我意味着什么。
说起来,我对气象专业以及部队气象工作者还是略有了解的。但那最初印象,却是从《小说选刊》上的一篇小说《晴天暴》得来的。这篇小说从一位气象水文高级工程师的角度,讲述了她在二十余年军旅生涯中,历次保障重大军事活动的经历。读起来荡气回肠,引人遐思。我还由这个专业名称想到了一句曾出现在作文题目里的话,“看天边云卷云舒,日升日落;听海岸潮涨潮消,春去秋来”。再联想到未来的工作,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浪漫的甜蜜。
给我们上第一堂大气物理课的教员姓丁,也是一位女性。她说,大气科学专业的学生,首先要大气,同时兼有才气,然后方成大器。她的话似乎有几分幽默的调侃,但其实也是对我们的期望和激励。
天气图也许是大气与才气结合的最好诠释。一张天气图包罗天下,整个亚欧地区甚至全球区域的天气形势尽收眼底。预报员大手一挥,一支削得尖尖的铅笔便游走世界各地。气流从寒冷的北极出发,一路向南,攀越乌拉尔山,横穿西伯利亚,匆匆掠过贝加尔湖,来不及和行吟诗人交谈,又大步登上黄土高原,最后一泻而下,弥漫于华夏西北、华北。人们在渐有寒意的早晨互致问候,“今年的冬来得早啊”。过了长江,她却不似先前那般恣肆,或许沉醉于秀丽的江南山水,或许倦怠于万里风尘的奔波。此时,她更像情窦初开的少女,“低眉回首,却把青梅嗅”。不料,却又被来自赤道的温润气流来了一个大大的熊抱。最终,她与热带气团交汇融合,达到冷暖的平衡。
这是一股冷空气的生命历程,也是我和同学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有时一边画着天气图,一边开着玩笑,说一条线从西伯利亚画到东海之滨,畅通无阻,真有指点江山的畅快。
三年时光飞逝。大学求学历程塑造了我观察事物与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许是受专业影响,我对周围环境及其变化格外敏感。学业之余,我喜欢在校园各处漫步。或驻足于梧桐树下,或流连于荷花池畔。我知道,我在不在此,并不会改变什么。荷花依旧年年盛开,梧桐依旧原地矗立。但此刻所见,才是属于我的记忆中的校园。
当然,这所饱经沧桑的校园还有更多值得回眸的记忆。它见证了许多历史性事件,可谓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校园里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上的标语“热爱气象,献身国防”依旧闪耀,学员宿舍楼外墙上“观天测海,献身国防”,以及教学楼前的“谋时谋天谋打赢,报阴报晴报国家”的口号,无不激励着代代学子毅然献身强军伟业。
时常想起高中教英语的小娜老师。她在退休前的最后一堂课上说,我选择了做教师,这让我的人生与大富大贵无缘,但却使我永远和一茬又一茬十七八岁的学生们待在一起。而我的生命也就永远地葆有青春昂扬的状态。
其实,这句话也适用于我。选择了大气科学专业,就是选择了拥抱最广阔最深远的天空、大地与海洋。而我的人生,也应该如海天般波澜壮阔,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