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小兰,是在她家前坪。
那天,我和两名同学准备去一户农家搞社会调查。就在我们漫无目的地走在村头时,一个伏在石桌上写作业的小姑娘跃入眼帘。当我们走近,小兰缓缓抬起头,看清是几个穿军装的人时,她的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怯生生地问:“你们是解放军吗?”见我们点点头,她接着问:“有什么事吗?”“我们想和你家长聊聊天。”我道明了来意。“爸爸不在家,要晚上才回来。”听小兰这么一说,我们便准备转身离开。“哎,等等!解放军叔叔,你们……你们能帮我上学吗?”眼瞅我们要走,小兰鼓足勇气问了一句,脸涨得通红,明亮的眸子投射出对肯定答案的期待。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求助于陌生人?我们停下脚步,和小兰聊了起来。原来,她的母亲前些年因病去世了,父亲在县城打工,每月靠微薄的工钱养活家里五口人。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做饭,七点前出发去往两公里外的学校,晚上干完家务还要割草喂猪,直到十点多才能腾出时间学习。就这样一个生活艰苦的女孩,却多次获评“三好学生”,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但令人揪心的是,考虑到爷爷奶奶身体不好以及弟弟年幼,父亲不打算再让小兰上学了,生活即将无情地把小兰理想的翅膀折断。
虽然与小兰素不相识,但她对知识的渴望与执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扶贫帮困一直是人民子弟兵的传统,对于一个小姑娘的恳求,科大官兵当然不会坐视不管。简单商量后,我们决定晚上劝劝小兰父亲。
当晚,我们再次来到小兰家。“屋里妹子说了你们要来的事,谢谢你们的好意了。兰妹子已经认得字了,今后待在家里帮忙可能好些。”未及我们开口,小兰父亲便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出师不利,我们有些懵,但人多力量大,我们很快便组织了“反击”。可即便我们费尽口舌,小兰父亲始终缄默不语。透过屋内昏暗的灯光,我看见这名中年男子显得很苍老,满面灰尘,额头布满了皱纹,胡子也很长,嘴唇干裂得似乎要出血。
“虽然世上不只有一扇门,但上学却仍是那扇最容易叩开未来的门。”听到同学的这句话,小兰父亲把头深深地埋在了双腿间。为了避免尴尬,我们起身告辞。离开时,小兰在父亲身后低声抽泣,晶莹的泪珠,像断了线的珍珠,滚下面颊。回到村委的宿舍,想到无功而返,我的思绪便凌乱地结成了一张网,越网越紧,直达心脏,一阵隐隐作痛。
不抛弃,不放弃,科大官兵在行动。第二天上午,利用区队开会的机会,我给同学们讲述了小兰的遭遇。讲完后,会议室里悄无声息,大家似乎都若有所思。就在此时,女生班班长方程的一句“我们凑些钱吧,帮小兰一把”打破了沉寂,而她的提议立即得到了响应,不一会儿我们便凑齐了一千元钱。钱虽不多,却能够让阳光照进小兰的梦想。科大学员雪中送炭的举动,为她家摆脱贫困增添了一抹温暖的亮色。
“谢谢!谢谢!昨晚我就想通了,再苦再累也让妹子继续上学!”晚上,当我把捐款硬塞到小兰父亲的手里时,这个几乎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腰的中年男子激动不已,拉着我的手不停地道谢,而小兰眼里的感激就像一道射线延伸到浩瀚的苍穹,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记忆。
有人说,给予是一种幸福,它给人温馨与愉快;有人说,收获是一种幸福,它使人喜悦与激动;而我想说,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它是最真挚的心灵体验,将永远温暖着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