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最早在情感上对国家这个概念产生触动,是上小学第一次佩戴红领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所以是三角形,经烈士鲜血所染,所以是红色。
在小学课本里,有手托炸药包,喊出“为了新中国,冲啊”的董存瑞。有在敌人阵地前潜伏,被敌人投掷的燃烧弹活活烧死的邱少云。他们的故事不仅让我学到了英雄精神,也让我清楚地感受到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从我考入军校的那一天起,保卫国家成为最崇高的使命。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个人能够把他的一生与“国之大事”紧密联系起来,既是荣幸,更是责任和担当。
在科大读研期间,周兴铭院士给我们讲授专业核心课程“高性能计算与并行处理”。一次课上,周院士告诉我们,在“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出来之前,美国把他们淘汰的巨型计算机租给我们,不仅租金比售价还高,而且中央控制室不许中国技术人员进入,必须高薪聘请美国人。听着周院士的讲述,一股为国争气、为国争光的豪怀从心底升起。周院士还告诉我们:身为军人,心里就要时刻想着国家。
在当时,我的思想是简单幼稚的,对于家国情怀,理解还比较肤浅。后来,读书多了,加上阅历的增加和思考的深入,对军人这份职业和肩负的责任有了深一步的认识。
从军校毕业之后,我来到部队。最能体现军人职业特点的就是节假日的战备值班。国庆节无疑是最重要的节假日之一,每到这个时候,单位都会排战备值班表。放假前的例行教育,也会强调“越是节假日,越要加强战备。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就是军人的常备不懈”。每当家人或者朋友问起:“放假回不回家?”“聚会参不参加?”那一句:“我要值班!”就是最有力的理由。听到这个回答,谁也不会再有任何勉强。大家都能理解:军人的牺牲不仅在战场,也不仅在战时,既然向国家做出了“危急关头不惜牺牲生命”的承诺,节假日牺牲与家人朋友的团聚,又算得了什么。
后来,我离开部队,成为一名军校教员。多年的从军经历,最大的收获就是培育了一种心气:做什么事情考虑的不是对个人有什么利益,而是对军队对国家是否有意义。我觉得每一天都是一样的,读书、研究、备课、写作,一天不做一点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到晚上就会心神不安,难以成眠。
转瞬之间,我已从军四十载,在这四十年中,国家和平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这当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但是,作为这支伟大军队的一分子,我参与了保卫祖国的崇高事业!和平就是对军人的最高奖赏。然而,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枕戈待旦,常备不懈,这是变幻莫测的世界局势对军人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军人的自觉使命。
又是一年国庆时,每年到了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我都会记起肩上的责任。此生既然选择了军旅之路,那么,就要将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