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版 校内要闻
● 学校召开传达学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大会
3月14日下午,学校召开传达学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大会,全国人大代表、校长黎湘出席,全国人大代表、政委陈国强传达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学校副校长兼教育长吴建军、副校长陈金宝参加,副政委兼纪委书记张战主持会议。会上,陈国强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编发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传达参考提纲》为基本依据,结合参会实际,全面系统传达了大会概况、主要任务和主要精神,介绍了学校人大代表履职情况,并对学习贯彻大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唐东)
● 智能科学学院机械超结构原创成果在Nature正刊发表
3月13日,智能科学学院方鑫等人在机械超结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其论文在《自然》(Nature)正刊发表,这是学校大力加强基础前沿探索的重要研究成果,也是学校支持青年人才快速成长的重要培育成果。学校为论文第一单位,方鑫是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作者还包括郁殿龙、温激鸿、戴一帆、高华健、Peter Gumbsch等。该项研究得到了学校自主科研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杨煜昕、张增强)
图片新闻
为增强学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学员某大队以“认知重构-情感联结-价值升华”为轴线,打造结构化心理团辅体系。图为活动现场。( 刘远宸)
二版 综合新闻
科技先锋
● 铸剑护网 守望安宁——记计算机学院研究员解炜
初春的长沙,绵绵细雨中夹杂着些许寒意。天河楼解炜的办公室里气氛却异常火热,团队成员正在总结前期参加某行动的经验。20年来,解炜始终致力于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为国家和军队网络安全领域建设作出较大贡献。“教员立志出湘关,战不成功誓不还。科研何须桑梓地,祖国无处不青山!”在一次代职经验交流分享会上,解炜写的励志诗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这一年,他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奔赴条件艰苦的基层部队,执行一项高难度专项任务。面对任务的艰巨与科研条件的不足,解炜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一年后,他不仅成功完成任务,还带回沉甸甸的立功表彰,但体重减轻了30斤。这段经历,成为他科研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谭芳)
● 学校图书馆上线新一代AI学术引擎与AI馆员
近日,学校图书馆正式推出新一代AI学术引擎“科图探索”与AI馆员“科小兔”,通过深度融合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技术,为师生员工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学术支持与服务。作为图书馆智能检索平台,“科图探索”可提供基于互联网超过12亿文献的一站式发现和获取功能,此次AI版本上线后,实现了知识服务与国产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可对自然语言进行意图识别,不再局限于关键字词检索;对12亿文献进行精确检索,有效过滤无关或冗余文献,实现“秒级精准定位”,大大提升文献筛选精确度。(图书馆)
科教动态
●电子科学学院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刊TPAMI发表
近日,电子科学学院科研团队在可见光-红外小目标检测领域发表大规模基准数据集,研究成果形成论文《RGBT-Tiny:面向可见光-红外小目标检测的大规模基准数据集》,发表于TPAMI(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该刊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国际期刊,2025年以20.8的高影响因子,位列该领域期刊首位。电子科学学院为论文唯一作者单位,该院博士生应昕怡和助理研究员肖超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员刘丽和副研究员盛卫东为论文通讯作者。
据悉,小目标检测是多年来持续存在的一大难题,目前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可见光或红外模态,双光小目标数据集稀缺。为解决上述问题,该团队开发RGBT-Tiny大规模基准数据集,包含115对双光匹配的图像序列,涵盖了飞机、汽车、船等七种常见小目标和不同地点、季节、光照条件下的多样性场景。RGBT-Tiny数据集提供带有跟踪ID的双光匹配的边界框标签,覆盖了融合、检测和跟踪的广泛应用。此外,团队还提出一种SAFit度量,能够提供合理的性能评估和优化的训练过程。团队基于所提出的RGBT-Tiny数据集和SAFit度量进行了广泛评估,推动了双光小目标检测领域相关算法发展。(彭家宁)
●融入日常学条令“五好”标准促养成
学员队宿舍走廊上,值日学员逐间检查内务卫生;队列训练场中,学员骨干正对军姿动作逐一纠正;营区养成路上,身着笔挺军装的学员遇见上级时主动敬礼问好……这一幕幕场景,正是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学员某大队以“五好标准”为抓手,将条令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的生动缩影。
“作风养成没有‘突击战’,必须从一床被子、一声问好、一个摆臂动作抓起。”据该大队领导介绍,为破解军校学员管理教育中“抓大放小、时紧时松”的难题,他们对照新修订的条令内容,细化形成“值日履职好、队列养成好、礼节礼貌好、军容风纪好、内务卫生好”五类25项具体标准。每周颁发“流动红旗”,每月评选“标兵学员”,将抽象要求转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日常规范。
“三班被子整体质量较差,七班鞋架下面的地板没有清扫到位……”3月5日,队值日王政斐认真记录着上午内务检查的结果。据了解,该队还会利用电子屏展示内务“红黑榜”,让内务标准不高的同志“红脸出汗”。“现在整理内务就像肌肉记忆,时间花得少了,标准反而高了。”学员彭钰麟展示着衣柜里棱角分明的衣物,言语间充满自豪。
在融入日常的创新实践中,该大队建立起“即时反馈——整改落实——效果评估”闭环机制。学员队宿舍门口设置军容镜,学员出入自动整装;饭后人员零散带回,始终保持高标准的队列动作;各队灵活安排碎片化时间组织开展条令知识“快问快答”,尤其与军校学员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列为提问重点。这种“时时处处有规范”的氛围,让严谨作风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
“敬礼动作分解练习,现在开始!”队列训练场上,值班员正组织敬礼与礼毕的动作训练。为强化礼节礼貌养成,该大队在学员队推行“三个一”活动:每天一次军姿定型、每周一次作风纪律讲评、每月一次军容风纪检查。学员刘启航坦言:“起初觉得整理领花、熨烫衣服太麻烦,但现在看到镜子里军容严整的自己,才明白军容不仅代表形象,更是一种军人特有的精气神。”
“五好”标准促养成,纪律作风有提升。自活动开展以来,学员队集合速度缩短30秒,内务标准不断攀升……全体学员精神为之一振。(欧阳大名)
●学员走向管理前台
“本周各连队内务秩序较好,骨干检查监督作用发挥明显......”空天科学学院学员某大队模拟连连以上骨干会议上,学员参谋正在讲评工作,从学风督导到内务管理,从训练考勤到活动统筹,这场完全由学员主导的会议,正是该大队以创新举措提升学员自主管理能力的缩影。近年来,该大队始终将综合素质提升置于学员教育管理核心位置,以骨干队伍建设为抓手,通过制度创新与实践磨砺双轮驱动,让正规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同频共振。
骨干队伍的能力提升,离不开系统培训与实践磨砺。为帮助新骨干尽快进入角色,该大队围绕抓学组训、指挥管理等核心能力开展专题培训,既有干部、专家集中授课,更有优秀骨干、业务能手“现身说法”。刚刚担任模拟连连长的侯景程坦言:“培训让我对模拟连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增强了我干好工作的信心。”此外,他们推行“双周复盘会”制度:每两周召开连以上骨干会议,既总结工作亮点,更直指短板弱项。学员骨干在“理论输入”与“任务加压”中,逐步从“跟着干”转向“想着干”。
为破解工作标准模糊、落实效率不高的问题,该大队打出一套“制度+监管”组合拳,对骨干工作全程督导与精细指导。一方面,制定《模拟机关运行管理规范》和《学员队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将骨干履职细化为可量化、可追踪的指标,把日常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制定《日常工作事项落实责任清单》,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标准”。另一方面,建立检查通报制度,学员机关每两周下发1期检查情况通报,既压实骨干责任,更树立“对标找差、立行立改”的鲜明导向。
“骨干队伍建设影响单位整体抓建质效,更决定人才培养成效”。该大队党委将始终贯彻“以学员成长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持续深耕学员成长沃土,积极搭建学员成长平台,聚力推动人才培养各项目标在基层落地落实。(郑飞、刘瑞康)
校园短波
前不久,系统工程学院某实验室组织全体人员赴湖南省委党校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现场举行《廉洁承诺书》集体公开仪式,以“教育+承诺”方式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郝瑞佳、雍凌)
近日,军政基础教育学院某系举办首期军体训练指导员认证工作培训,旨在深化军事体育训练改革,为“数智化”军事体育训练奠定坚实基础。此次培训以落地“评训医康”一体化训练模式为核心,紧扣“基本理论—基础体能—实用技能—组训筹划”主线,构建“四维一体”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参训干部的组训能力。(孙德宇)
图片新闻
近日,智能科学学院组织军人学员在长沙校区三号院开展毕业综合演练。图为学员依托无人车进行对抗。(殷瑞阳、陈铭)
三版 校园广角
思想阵地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习主席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及新质战斗力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为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学校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组织专家撰写了三篇理论文章,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从不同维度深入阐释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从本期起,本报将陆续刊登该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 进一步发挥教育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
2025年3月6日,习主席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既为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教育支撑体系指明了实践路径。一是夯实根基,以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突破加速科技创新;二是精准对接,以人才自主培养质效动态适配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数智赋能,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各种人才竞相涌现。(澳门新葡平台网址8883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科技前沿
●功能各异的隐身材料
隐身材料正悄然改变我们对“看见”与“看不见”的认知边界,它不是哈利·波特那件让人瞬间消失不见的隐身斗篷,却能在现实世界中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让目标隐匿身形。隐身材料是指用于降低军事目标可探测性的材料。它的原理是通过材料的使用降低目标自身发出的或反射外来的特征信号强度,减少目标与环境之间的信号反差,造成目标几何形状识别上的困难。根据频谱的不同,隐身材料可以分为雷达吸波材料,红外隐身材料,可见光、声、激光等常见的隐身材料,它们具有不同的隐身特性。
雷达吸波材料是最重要的隐身材料之一。它能吸收入射雷达波,减弱反射回波信号甚至不反射,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按照材料形式,它可分为结构型和涂覆型雷达吸波材料。前者是一种集承载、防隔热、吸收电磁波多功能一体化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或碳化硅纤维增强的陶瓷基复合材料、蜂窝夹心结构复合材料等。后者又称雷达吸波涂层,好比是一件“雷达吸波外衣”,主要分为磁损耗型和电损耗型。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材料红外辐射能量取决于材料表面温度与发射率。所以,控制目标的表面温度和发射率就能实现红外隐身。红外隐身材料的原理就是降低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辐射强度差别,主要包括低发射率涂层材料、控制温度的隔热材料或相变材料、调控发射率的光谱选择性超材料等。此外,还有一种红外发射率动态可调控的材料,它能实现表面发射率的动态变化,像变色龙一样具有自适应功能。
此外,还有一类可以让目标“看不见”“听不见”的材料。首先是可见光隐身材料,它是与背景颜色相匹配的迷彩材料,包括迷彩涂层、高光谱伪装材料、电致/热致变色材料等,它能让目标隐匿于周围环境之中;其次是声隐身材料,包括消声材料、隔声材料、吸声材料以及它们的复合体,该种材料能给目标打开“静音模式”,让声呐系统探测不到;最后是激光隐身材料,它可以通过降低目标对激光的回波信号,使目标具有低可探测性,包括纳米吸波材料、半导体化合物、光谱转换材料以及近红外激光防护材料等。
隐身材料是隐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材料的应用降低目标特征信号,从而有效降低目标被探测、识别、跟踪发现和攻击的概率,已广泛应用于飞机、坦克、舰船、导弹等装备。随着新兴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超材料隐身材料、自适应隐身材料等新型隐身材料陆续出现,隐身材料体系因此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学校在该材料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多种材料实现装备应用,有效支撑了武器装备的战场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的提升。(黄文质、龙鑫、贾岩)
阳光科大
●春困自救指南
阳春三月,暖意洋洋。面对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和紧凑的课程安排,不少学员时常因身心疲倦而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进而影响学习效率。如何破解“眼皮打架魔咒”?今天我们从“心理调适-物理干预-作息优化-习惯培养”四个维度总结出一套有效方法,整理成这份“春困自救指南”,助力学员驱散暖春催生的困劲儿,保持课堂听讲的专注力。
心理调适:唤醒内驱力
首先我们要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课堂是知识吸收的核心时段,可以尝试默念“此刻的内容至关重要”“再坚持十分钟就能战胜困意”等激励性话语,以此通过心理暗示来激发自己的斗志。同时,避免自欺式行为,如趴在桌上闭眼听课,这类动作易导致注意力涣散,加剧困倦。另外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积极回答提问、主动与教员互动,或申请站立听课,通过肢体与思维的同步活跃驱散困意。若条件允许,可与同桌约定互相提醒,以轻拍、轻掐等动作即时干预瞌睡。
物理干预:快速提神醒脑
第一是感官刺激法,比如课前在太阳穴或人中位置涂抹风油精,或课间用凉水洗脸,瞬间唤醒感官、清凉提神;或者采用味觉刺激,可以含服薄荷糖、酸味食物(如酸杨梅),或饮用适量咖啡、浓茶,使大脑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注意提神类饮料最好在上午饮用,避免影响夜间睡眠。第二是采取“微运动”激活身体,比如课间进行简短的拉伸、原地踏步或深蹲动作,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精力。若瞌睡难耐,可向教员申请站立听课或短暂走动,通过肌肉活动提升交感神经兴奋度。
作息优化:筑牢精力防线
最重要的是保障核心睡眠。熄灯后,严格遵循就寝制度,避免“卧谈会”或使用电子设备等“熬夜党”行为,确保每日6到7小时高质量夜间睡眠;利用午间进行不超过20分钟的短暂休息,有助于恢复体力,同时防止因进入深度睡眠而导致的清醒困难。其次要注意训练与饮食平衡,若长期疲劳难以缓解,及时向学员队队干部反馈,请求调整训练强度,避免过度消耗导致精神持续兴奋和体力精力透支;在营养上要注意多摄入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绿叶蔬菜),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引发的血糖波动型困倦。
习惯养成:长效应对策略
养成好习惯的核心是保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我们可以通过固定就寝与起床时间,逐渐建立起稳定的生物钟,提升睡眠质量,在课余开展慢跑、球类等有氧运动,以此增强体质与抗疲劳能力。
总而言之,克服课堂瞌睡需标本兼治,短期依靠提神技巧应急,长期则需夯实作息与健康基础。此外,若长期存在严重嗜睡问题,建议及时就医,排查贫血、睡眠障碍等潜在健康风险。
希望同学们科学规划训练、学习和休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每一天的挑战。(张强)
四版 科大文苑
本期文章目录
历史在这里拐弯(连载)
——“三湾改编”论之“士兵委员会:革除旧军队打骂体罚等军阀主义制度和习气,确立新型官兵关系
□刘江桂
裁春者
□赵翰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