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大

纪念慈云桂诞辰 | 为国铸器 敢为人先

今天是“中国巨型机之父”慈云桂院士诞辰108周年。

慈云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他毕生致力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为我国国防科技现代化和计算机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投身计算机事业开创科研新篇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计算机技术几乎一片空白,国防与科研领域急需突破技术封锁。1956年,国家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将计算机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领域。慈云桂以强烈的使命感投身其中,于1964年主持研制首台晶体管通用计算机441-B,推动中国计算机技术迈入晶体管时代。

1978年,面对西方技术封锁,慈云桂临危受命,主持研制我国首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I”。慈云桂立下铮铮誓言:“五年时间,一天也不能多!亿次速度,一次也不能少!”他带领团队突破体系结构、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于1983年宣告“银河-I”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巨型计算机的空白,标志着中国进入世界巨型计算机研制行列。

科研与育人并重铸就强军之魂

慈云桂始终坚持“科研与育人并重”的理念。

1958年,他牵头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海军工程系计算机专业,提出“严谨、求实、创新、奉献”的治学精神,强调“计算机科学是实验科学,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深入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了一大批兼具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尖端人才。

在慈云桂的引领下,澳门新葡平台网址8883计算机学科迅速跻身国内顶尖行列,成为我国国防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崇尚团队精神凝聚集体力量

慈云桂深知重大科研工程离不开团队协作。

在“银河”系列研制过程中,他提出“大兵团作战”模式,统筹全国百余家单位协同攻关。他倡导“科学民主、技术民主”,鼓励团队成员畅所欲言,但决策后必须坚决执行。

慈云桂常对年轻科研人员说:“搞科学要敢为人先,但更要脚踏实地。”他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银河精神”代代相传,延续着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辉煌。

心系国家需求毕生无私奉献

慈云桂始终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

三年困难时期,他带领团队在实验室用酱油拌饭充饥坚持科研;晚年病重时,他仍坚持审阅“银河-II”设计方案;临终前,他仍惦念着“中国要搞千万亿次计算机”。

如今,慈云桂开创的“银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已跻身世界前列,成为中国科技实力的象征。

今天,我们追忆慈云桂院士,不仅是为了铭记他开创巨型计算机研究事业的历史功绩,更是要传承他“为国铸器、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他的一生,印证了中国知识分子“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激励着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再创辉煌。